19日晚,“‘宋元中国·古城风华’泉州古城文脉赓续与国际传播沙龙活动”在泉州小山丛竹书院举办。
泉州的一街一巷都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活化石”,4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条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密度之大,国内罕有。
跨越千年,文脉之“泉”如何汩汩长流、活水不断?本次活动在省文旅厅指导下,活动主办方泉州古城办、泉州市文旅局邀请了多位重量级嘉宾一同“探知古城”,共话泉州古城文脉赓续与国际传播。
7月18日至19日,与会嘉宾组成“探知古城”工作营,深入泉州“问诊把脉”,探访中山路、金鱼巷、西街、旧馆驿等古街古巷,“润物无声”孵化空间、西街游客服务中心、非遗馆、五店市等文创文旅业态,以及开元寺、南外宗正司遗址、府文庙、草庵摩尼教遗址、六胜塔、石湖码头等地,实地考察研讨,发掘痛点难点,碰撞思路对策。
主办方相关负责人表示,赓续古城文脉,讲好“福建故事”“泉州故事”,打造“世界的古城,活着的古城”,这是一个涉及文物保护、文化建设、经济发展、居民生活等等的综合命题,也是久久为功的大工程。
沙龙现场,人民网原总编辑、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余清楚进行了题为“触碰历史文化深处的原始记忆”的主旨演讲。他认为,要让泉州古城在国际上传播得更远,需要讲好中国故事、做好中国传播,让中国文化在国际上做到有效传播。
“我们的古城、古文物、古文化,大家要有敬畏之心,去珍惜它,去保护它,去发展好,让它在我们的当地为老百姓造福,也要把我们中国的文化、泉州的文化传扬到世界。”余清楚认为,应原汁原味、尽量原封不动地保留古迹,守护“根”与“魂”,对文脉要有“珍爱之心”。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小山丛竹书院山长王铭铭强调:“我们如果重视文化,它的赓续会起作用。泉州,不是一个城址,它是我们千百年来生活的地方,有着强有力的生活世界。”
各文化旅游界人士纷纷就泉州古城文脉赓续和国际传播主题出谋划策。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秦瑜明表示,文化的赓续应该把历史文化与过往及现代的生活相结合,才会更有生命力和传播力,同时文化的赓续也面临着国际传播的任务,随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增强,文化也展现出了更多的包容性。
为打响“泉州古城”形象品牌,打造“世界的古城,活着的古城”,泉州古城保护发展工作协调组办公室与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共同签署《品牌传播项目合作协议》,就加强和改进“泉州古城”品牌推广、IP打造、国际传播工作开展合作,将古城的宣传推广进一步国际化。当天,泉州还发布了“泉州古城”品牌形象。